TOP
從太空養魚看環特生物,在斑馬魚技術應用領域發展
2024-04-29
繼在太空種水稻、種菜后,我們又要在太空養魚了?近日,我國神舟十八號飛船成功發射,再次將全民的目光聚焦于浩瀚星空。本次飛行任務中,一個特殊的實驗項目特別引人注目——國內首次在軌水生生態研究項目。這是以斑馬魚和金魚藻為研究對象,在軌建立穩定運行的空間自循環水生生態系統。三位“80后”航天員將挑戰在太空養魚,實現我國在太空培養脊椎動物的突破。
試想一下,在失重的太空環境中,一群斑馬魚在微小的水族箱里自由游弋的奇妙景象。這不僅是一場關于生命科學的深刻實驗,更是一次對人類生存邊界的大膽拓展、對自然法則的挑戰。
為何選中斑馬魚作為太空伙伴
我們從在園企業——全球首個通過AAALAC國際認證的斑馬魚實驗機構、國內首個擁有斑馬魚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環特生物了解到:
航天員進入太空后,科研任務眾多,實驗用魚必須皮實好養,太“嬌氣”的魚肯定會被淘汰。而斑馬魚這種看似普通的小魚,對水質沒有很高要求,耐溫性、耐低氧能力都很出色,10攝氏度以上就能夠很好地生長。
斑馬魚
同時它具備飼養成本低、發育周期短、繁殖能力強、透明易觀察、體型小、對外界環境變化敏感等不可比擬的優勢。更重要的是,它的基因與人類基因有著高達87%的相似度,意味著在其身上做藥物實驗所得到的結果在多數情況下也適用于人體。
鑒于此,太空養魚首選斑馬魚這種“嬌小”而不“嬌氣”的魚類,這就是相當于動物界的小白鼠,是理想的研究樣本。
環特生物與斑馬魚技術應用
斑馬魚作為國際標準化組織認可的5種魚類實驗動物之一,是目前唯一適用于高通量藥物篩選的脊椎動物,已被廣泛應用于發育生物學、生命科學、疾病模型構建、生態毒理學、免疫學研究、環境監測等研究領域。
環特生物發展史
而在中國斑馬魚技術產業應用史上,環特生物發揮著重要作用。2010年,環特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李春啟博士回國,為國內斑馬魚技術應用拉開了大幕。24年間,環特生物先后通過了國家CNAS實驗室認可、CMA資質認定,打造了全球領先的完整掌握各項斑馬魚遺傳操作技術的產業化平臺。
部分榮譽展示
期間,它引進AB、Tu等野生型斑馬魚品系,自主構建了以黑色素等位基因突變斑馬魚(Albino)、突變斑馬魚品系gridlock(gdl)等為代表的突變品系斑馬魚,培育出以Ki(th-EGFP)、Tg(cmlc2:mRFP-EGFP-LC3)、Tg(lyve1b:DsRed2)、Tg(itga2b:EGFP)、Tg(elavl3:tdTomato)、線粒體熒光標記轉基因斑馬魚等為代表的300多個基因編輯品系斑馬魚,測試超過2000個gRNA靶點。
如今,作為健康美麗產業CRO服務開拓者與引領者、斑馬魚生物技術應用的全球領導者,環特生物以多種基因編輯技術為核心的強大模型開發能力,已建立起以斑馬魚、類器官、哺乳動物、人體臨床(化妝品)為特色的“四位一體”綜合型技術服務平臺,不斷為全球客戶提供以斑馬魚技術為特色的一站式生物評價技術解決方案。截至目前,企業已交付項目7500+個,受到頭部企業客戶認可。
部分合作伙伴展示
注:李春啟,國家級特聘專家,世界衛生組織(WHO)前專家組成員,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后科學家、研究員,國際知名斑馬魚技術與產業化專家,教授級高工。
數據及內容出處
央視新聞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國斑馬魚信息中心
福建科普
環特生物